Lecture Summary
Biography
水泥混凝土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的基础材料,近年来在高强、高韧、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,支撑了交通、能源、水利水电和国防等重大工程建设。建立纳-微-细-宏观多尺度跨越的力学传递模型,研发纳米增强、聚合物改性和纤维增韧等功能材料,制备出具有超高力学性能的超高性能混凝土(UHPC),支撑了轻量化和抗爆结构的发展。将材料、结构、物理和力学等多学科相结合,建立水化-温度-湿度-约束耦合作用的收缩开裂风险预测模型,突破收缩应力量化计算的理论瓶颈,研发系列减缩功能材料和精准控制开裂关键技术,解决了长期困扰工程界的混凝土收缩开裂难题。揭示温-湿-盐-力多场交互作用机理,建立环境与荷载耦合作用的耐久性设计方法,研发隔、阻、缓、延提升耐久性的关键技术,满足了严酷环境长寿命设计需求。港珠澳大桥、川藏铁路和无锡太湖隧道等重大工程的应用结果表明,新材料的应用提升了工程品质,降低了资源消耗和环境负荷。
关键词:高性能,水泥基材料,超高性能混凝土,收缩裂缝控制,耐久性提升
中国工程院院士,土木工程材料专家,东南大学首席教授,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,兼任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协会副会长、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等职。发展了收缩开裂的理论体系,创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技术,发明了减缩抗裂、力学性能提升和流变性能调控等系列功能材料,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、三峡大坝和京沪高铁等百余项重大工程。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,中国专利银奖1项。突破了收缩裂缝控制的国际难题,引领了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工程化应用,为土木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。